中美第五轮经贸谈判10月25日在吉隆坡开启,中国副总理何立峰(前排左二)首日谈判后离开时向媒体挥手,一起出席会议的还包括中国副财长廖岷(前排右二)和商务部副部长李成钢(前排右一)。(路透社)
中美第五轮经贸谈判星期六(10月25日)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开启,美国官员形容第一天会议“富有建设性”。
美国总统特朗普已启程开展他的亚洲之行,预定下周四(10月30日)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韩国会晤。受访学者认为,中美在吉隆坡的谈判将达成一定成果为“习特会”铺路,但双方不会在稀土和科技封锁等关键议题上轻易让步。
两国在吉隆坡的默迪卡118大楼进行谈判。中方代表团由中国副总理何立峰率领,成员包括商务部副部长李成钢和财政部副部长廖岷;美方代表团则由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率领。
综合彭博社和路透社报道,双方星期六举行了长达五个半小时的会谈,中方代表团会后没有公开表态,美国财政部发言人则称:“今天的会谈已经结束。会谈非常有建设性,我们预计明天早上会继续进行。”
特朗普星期五(10月24日)飞往亚洲途中在空军一号上告诉记者,他和习近平有“很多事情需要讨论”,并预计双方将作出妥协,尽管他不确定是否能够达成协议。他说:“他们必须做出让步。我猜我们也会做出让步。我们对他们的关税是157%。我认为那对他们来说是不可持续的,他们想要把它降下来,而我们也想从他们那里获得一些东西。”
特朗普曾表明希望暂停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以换取中国恢复购买美国大豆、打击芬太尼并放宽稀土出口限制。
特朗普今年初重返白宫后,中美就爆发贸易战和关税战,双方随后进行的四轮经贸谈判并未达成实质协议。北京10月9日宣布扩大稀土出口管制范围和力度,华盛顿隔天威胁从11月1日起追加对华关税100%,对所有关键软件实施出口管制,使得局势进一步紧张,也给习特会增添不确定性。
白宫称,特朗普下周四将在韩国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峰会期间和习近平会晤。但北京方面至今未证实习特会安排,仅透露习近平将在10月30日至11月1日出席该峰会。
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指出,中国至今未确定是否举行习特会,是向美国发出不急于达成协议或轻易妥协的信号。他指出,美国希望中国放宽农产品和稀土采购,但中国则期望解除来自美国的科技封锁。这些问题是双方进行战略博弈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双方不太可能轻易放弃这些谈判工具。
不过,新加坡管理大学李光前商学院副教授傅方剑认为,中美双方都有让步空间,预计将在吉隆坡谈判中“做出一定程度的让步”,以为来临的习特会创造一个较为友好的氛围。
在吉隆坡谈判开始的前一天,华盛顿重提中美2020年签署“第一阶段贸易协议”,援引该国贸易法“301条款”就中国是否履约展开新一轮调查。有关调查结果可为美方提供法律依据,对华加征更多关税;北京则称中方认真履行协议义务,反批美方持续升级对华经贸及其他领域遏压,出台出口管制、投资限制等一系列对华打压限制措施,违反协议精神。
中美上述协议是在特朗普首个任期内签署,中国当时承诺购买2000亿美元(2597亿新元)的美国商品和服务,其中近500亿元为农产品。分析指出,美方的调查将为未来贸易谈判增添另一筹码,具体如何发展取决于习特会进展。
香港《南华早报》引述华盛顿智库史汀生中心中国项目主管孙韵说,双方都在尽力增加谈判的杠杆,试图提出更多极端的提案。她还指出,301条款调查可能需要几个月才能完成,这为特朗普提供了灵活调整策略的空间。
傅方剑认为,中国短期内不会急于签署类似“第一阶段贸易协议”的协议,“除非美方也做出巨大让步,把所有管制都取消”。
沈萌指出,美国比中国更急于达成协议,从北京角度来看,“越拖延对自己越有利,因为美方可能受到农产品采购等因素影响,反而让特朗普愿意做出更大让步”。(联合早报)
手机摇一摇,自动推荐下一篇帖子
为您提供签名参考示例,引导用户事业迈向成功。长度限60字符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