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永仁县莲池乡的万亩枣林,金丝小枣缀满枝头。
历经近二十载的辛勤耕耘,永仁县小枣产业从零星试种到万亩葱茏,结出了年产5900吨、收益9800万元的硕果。产业壮大的道路上,也离不开纪检监察机关的努力。
此前,永仁县纪委监委收到一条问题线索:在莲池乡、猛虎乡等枣园核心区,枣农们普遍反映存在“水价贵”问题,且相关问题一直没得到解决。县纪委监委及时将问题清单交办至县农业农村局、县水务局等部门,并全程跟踪督办。经查,原来是该县“某些乡镇水资源不丰富导致水的定价本身偏贵”且“枣农大水漫灌型种植模式用水量大”两个因素综合导致。监督推动下,县水务局聚焦用水计量、水价核定等枣农们的急难愁盼问题,积极推动农业水价改革,探索“水库+灌区”物业化管理新路径,盘活水利资产,提升供水效率。很快,滴灌管网延伸至田间地头。“心里的大石头终于落地了。”村民们紧锁的眉头舒展开来。
产业健康发展,离不开风清气正的土壤。结合农业农村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整治,永仁县纪委监委瞄准惠农补贴发放不到位、技术服务指导不力、农资监管不严等顽瘴痼疾,运用“室组地”联动机制,通过谈话提醒、蹲点调研等方式,对金丝枣特色产业发展开展监督检查。县乡(镇)两级纪检监察机关深挖细查金丝枣种植、加工、产品销售等环节存在的贪污侵占、截留挪用、虚报套取等问题,坚决维护枣农的切身利益。同时,县纪委监委指导乡镇纪委在重点村组设立监督“前哨”,选聘枣产业监督联络员,畅通问题线索渠道,及时准确发现问题,筑牢产业发展廉洁根基。
为推动金丝枣发挥更大富民效应,永仁县着眼产业长远发展,推进联农带农机制建设,推动种植企业与农户加强合作,通过订单农业、入股分红、吸纳就业等方式,吸引周边村庄群众深度融入产业链条。县纪委监委立足职能职责,督促相关乡镇党委、政府优化土地流转服务,严查相关领域党员干部吃拿卡要、冷硬横推等问题,以及不作为、慢作为等现象,推动永仁金丝枣产业步入集约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路径。
如今,万亩枣林在清风护航中持续焕发蓬勃生机。永仁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同志表示:“发展特色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一条重要途径。我们将持续织密织牢产业监督网络,清除发展路上的‘中梗阻’,为金丝枣产业发展保驾护航。”(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发通讯员 徐燕梅 李文艳)
手机摇一摇,自动推荐下一篇帖子
为您提供签名参考示例,引导用户事业迈向成功。长度限60字符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