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态

场景多元政策惠民活力尽显商务部系列促消费举措各地政府积极响应国庆消费市场热力十足 2024-10-7 09:03:38 发自江苏连云港

本站群第一用户 微博 只看楼主 1121

融合站点 - 私人主页 - 专栏文集 - 监督评点 - 我的信箱
  秋日和煦,金风送爽,国庆佳节的欢乐氛围洋溢在华夏大地,消费市场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热力十足的景象。

  从消费场景的创新多元,到旅游市场的持续升温;从商务部出台系列促消费举措,到各地政府的积极响应,国庆消费市场活力尽显,彰显我国经济的韧性与潜力。

  多元消费场景“上新”

  “这也太神奇了,就像真的走进了历史里!”10月1日,在北京王府井的“看我天地中轴”VR交互探索体验展上,来北京旅游的大学生何锐摘下VR设备仍意犹未尽。

  9月25日起,第九届2024北京王府井国际品牌节启幕,多个科技赋能的文旅消费新场景首次亮相。在“看我天地中轴”VR交互探索体验展中,游客可以通过VR技术身临其境地感受北京中轴线的历史文化魅力,了解那些古老建筑背后的故事。

  每年国庆假期都是中国居民消费的高峰时节。如今,传统的消费模式正悄然转变为更加注重体验和个性化的消费需求。各大商家和品牌也开始顺应这一变化,推出相应的产品和服务,创新消费场景吸引顾客。

  10月2日,贵州贵阳青岩古镇游客络绎不绝。“贵阳礼物”青岩形象店内人头攒动。来自江苏的赵女士被色彩素雅、纹样优美的扎染制品深深吸引。“既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韵味,又便于携带,作为伴手礼最合适不过了。”赵女士开心地说,店里还能现场体验扎染手作,亲手制作的礼物更有纪念意义。

  国庆假期,消费市场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消费场景不断创新。各地围绕“国庆75周年”主题,以“国风”“国潮”为关键词,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商业相结合,打造消费新场景。业内专家指出,打造国风国潮等消费新场景,为消费市场融入传统文化元素,有利于加快培育消费新业态,丰富消费新产品,加速消费市场回暖。

  政策“组合拳”激发消费市场活力

  国庆假期伊始,江苏南京新街口苏宁易购家电卖场人流如织,各家品牌门店都贴上了醒目的以旧换新和优惠促销活动海报,南京市民于先生便是被这些国庆促销活动吸引驻足的。

  “新房正在装修,我看中了一款冰箱,原价8000多元,现在优惠后只要5000多元,优惠力度可真不小!”于先生在店里了解后便下了订单。

  卖场负责人介绍,针对一级能效产品补贴20%、二级能效产品补贴15%,结合苏宁补贴、工厂补贴、银行补贴,最高可优惠40%。10月1日当天,现场客流与去年同期比增幅300%。

  国庆前夕,商务部出台系列促消费新政策。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咏前表示,国庆假期是居民消费旺季,商务部加力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督促各地加快落实相关支持政策,提升汽车、家电以旧换新和家装厨卫“焕新”政策效能。

  各地政府积极响应,紧扣国庆假期消费热点出台促消费举措。内蒙古加大汽车以旧换新补贴力度,呼和浩特市组织大型商贸企业推出主题促销活动,通辽市开展购车补贴发放活动等;重庆市商务委启动“2024爱尚重庆金秋消费季”,举办第十六届中国(重庆)火锅美食文化节等超160场促销活动;上海投入市级财政资金5亿元,面向餐饮、住宿、电影、体育等领域发放服务消费券……这些政策和举措为国庆消费市场注入强大动力。

  文旅消费再掀热潮

  国庆假期,各地不断推出丰富多彩的“文旅大餐”,满足游客多元文化需求。

  首款国产3A游戏大作《黑神话:悟空》爆火,让江苏连云港花果山景区人气火爆。大圣广场上的“西游书场”吸引了众多游客。专业曲艺演员们带来了评书、相声以及古彩戏法等精彩节目。“在花果山里听相声还是第一次,真是一次非常棒的体验。”游客张子晴兴奋地说。

  在江西吉州钓源古村,古色古香的建筑与鲜艳的节庆装饰相映成趣,游客漫步在青石巷道,感受古老的时光印迹,品味醇厚的烟火气息。国庆期间,钓源古村举办了一系列民俗活动,如变脸、古筝、独舞等表演,以及投壶、射箭等项目。蕴含深厚文化底蕴的体验项目让不少游客大呼过瘾。

  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司长缪沐阳透露,将实施文旅消费促进计划,鼓励各地推出文旅消费惠民举措,开展国庆文化和旅游消费月,以“欢度国庆佳节畅游锦绣山河”为主题,组织各地围绕壮美山河、历史文化、大国重器、时代风采等举办超过3600项约2.4万场次活动。各地将发放5亿元文旅消费券等消费补贴,开展“旅游中国美好生活”主题推广活动,把实惠便利和欢乐送到广大老百姓的身边。

  国庆消费市场的繁荣活跃印证了我国市场广阔、经济韧性强、潜力大等有利条件并未改变。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总经济师、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刘爱华认为,国庆节假日进一步激发了居民旅游出行等消费需求,加上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进一步显效发力,稳就业促增收相关政策持续落实,消费有望继续扩容提质。原标题:国庆消费市场热力十足(来源:光明日报 记者 董蓓 张翼)

手机摇一摇,自动推荐下一篇帖子
为您提供签名参考示例,引导用户事业迈向成功。长度限60字符以内




相关主题:

状态
头像 回复
本站群第一用户 2#
站点:4577 2024-10-7 09:07:45 发自江苏连云港
  24小时不打烊,国庆多元场景拓展消费体验

  10月3日晚上12点左右,夜幕深沉,星辰点点,晚风带着初秋的微凉与湿润,穿梭在湖南长沙霓虹闪烁的街道间。

  来自河北的刘先生带着家人,已经在这里进行了一场“citywalk”——白天逛了岳麓书院、橘子洲、天心阁、古开福寺等景点,晚上到湘江边上看沿江夜景,到杜甫江阁拍汉服写真,还可以到太平老街、黄兴步行街等地品尝夜市美食。

  “这里夜市收摊时,早市小摊便搭起来了。臭豆腐、糖油粑粑、酱板鸭、米粉等等一系列小吃,让人吃得停不下来……”刘先生告诉记者,长沙夜市和早市“无缝衔接”,真的是24小时不打烊的城市。

  不仅长沙,今年国庆期间,各地创新供给,推动24小时消费场景不断延展,优化公共服务环境,借助数智手段丰富消费者出游选择,带动“不打烊”的消费活力持续攀升。

24小时不打烊,国庆多元场景拓展消费体验


  丰富供给延展多业态消费

  品美食、逛夜市、赏美景,国庆期间,各地不少文旅休闲场所丰富供给,构建起“不打烊”的消费场景。

  10月1日,广西象山景区“漓·象”咖啡船项目投入试营业,正式开启象山景区“音乐+夜经济”模式,让游客白天可登游船欣赏秀美桂林山水,乐享慢时光咖啡;晚上,听音乐、赏夜景、尝美食,尽享漓江夜生活,丰富的游玩业态吸引了大批市民游客前来打卡。据当地统计,国庆假期前两日,象山景区接待游客超6.6万人次,其中18时后接待游客量接近33%。

  不仅文旅景区,对于置身城市里的游客来说,全天候的消费场景也丰富多元。

  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甜水园图书文化港的乐刻健身,24小时营业的模式,也吸引了不少深夜运动的“健身迷”。

  10月2日晚间11:30左右,正在锻炼的李先生告诉记者,平时工作养成了晚睡晚起的习惯,由于国庆期间工作需要值班,就选择像往常一样度过假期。“夜间锻炼比较安静,可以专心感受肌肉的发力。”王先生笑着说,健身房24小时营业,让不少“练友”在后半夜也可以感受运动的泵感。

  城市消费丰富多彩,乡村场景供给也别具特色。在湖北咸宁市咸安区大幕乡白云山的山顶上,“帐篷客”烧烤露营、观星摄影、避暑纳凉。在甘肃平凉市灵台县王家庄村,篝火晚会、夏夜“村BA”等活动热闹举办。

  业内人士表示,去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提出,推动夜间文旅消费规范创新发展,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建设“24小时生活圈”。在此背景下,各地推动夜经济与当地饮食、节庆文化、特色体育活动等深度融合,探索形成有特色、有新意的24小时经济模式。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认为,美食夜市、24小时健身等丰富了消费供给,甚至通过与科技和文旅等产业融合,形成新消费模式,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消费者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

  完善服务提升多元化体验

  国庆期间,多地“客似云来”。为让更多游客愿意来、留得住、玩得好、愿消费,24小时精细化管理的服务,成为各地商家和政府部门“花式宠客”、接住流量的重要方式。

  “十一假期都住满了。随着大量游客出行,我的民宿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银川市一家民宿负责人王女士告诉记者,目前自己的民宿房间已超过10套。国庆前期,为了吸引游客,把每个房间装点成风格不同的户型,让游客根据个人喜好进行挑选,同时服务人员24小时轮岗为游客提供出行建议、美食地图、打卡攻略等。

  个性化、特色化的服务,也在山西颇为“吸睛”。为接住《黑神话·悟空》带来的文旅热度,山西的太山博物馆、双塔博物馆等全面取消实名预约并延长时间;临汾推出12个古建打卡点,设计个性化的通关文牒;还有多处景区结合《黑神话·悟空》举办鼓乐、晋剧、角色COS等现场表演,增强游客互动。同程旅行发布的“十一”中期盘点数据显示,国庆假期期间,山西旅游热度继续维持高位运转,大同、晋城酒店预订热度同比增长均超过50%。

  在拓展24小时消费场景中,夜间的公共服务也直接影响着消费者的体验感。

  在湖南,崀山舜皇里旅游度假区和锦绣恐龙乐园等多个景点,不仅在“不夜城”里设置了逛街、美食等体验场所,还为游客准备了热气球表演、魔术与杂技表演秀、飞天凤凰秀等,营造出丰富的夜间场景,增添“夜”态活力。

  在广东,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江门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与喜茶共同举推出“喜游广东”打卡活动。游客参与互动打卡后即可获得体现广府文化、江门文化的限定贴纸和周边。茶饮店经理卓琳介绍说,国庆期间,当地特产小青柑搭配普洱原叶冲泡的“江门限定”芝芝青柑,在智能化点单系统帮助下,让不少游客在前往江门路上就开始下单,体验智能消费新场景。

  此外,各地“旅游+”活动的揽客服务也进一步刺激了全天候的旅游消费意愿。携程数据显示,今年的全国国庆文化和旅游消费月将举办超3600项约2.4万场次文旅消费活动,比如上海节前面向餐饮、住宿、电影、体育等四个领域发放数亿元消费券等等,助力24小时不打烊的文旅消费热潮。

  数智赋能释放场景更大活力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24小时消费场景的拓展,囊括了时尚潮、文化芯、科技核,打造出包容多元、业态融合、动静相宜、安全便捷的业态模式,释放更大经济活力。

  科技核如何实现?就国庆期间而言,各地商圈、商家和文旅景区借助人工智能、5G、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数智化手段,赋能消费场景的沉浸式体验、智慧化管理。

  其中,不少年轻消费者让“AI”成为出游搭子,借助“AI搭子”安排攻略、交通、票务、酒店等出行事项。通过支付宝智能体开放生态所打造的文旅智能体也增长亮眼,杭州城市文旅智能体“杭小忆”十一期间累计服务了近150万次,来杭游客用“杭小忆”AI伴游功能讲解了杭州景点42万次。

  此外在北京,第十四届“北京国际设计周—751国际设计节”系列活动贯穿了国庆假期。展出方将AI互动融入“太空嘉年华—度假太阳系”展览中,参观者可以看到十余个来源于《山海经》的虚拟现实巨型奇观,还原神话故事。

  在四川,剑门关景区将悠久的历史文化与虚拟现实技术相结合,推出VR《千年奇遇剑门关》。夜间,游客还可以欣赏全息投影、灯光秀演、真人演艺、声光互动等科技手段带来的《剑门长歌》实景崖壁灯光演艺秀。

  在辽宁,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同样提升了夜经济的管理和服务水平。沈阳市将夜市食品安全监管纳入“沈阳市市场监管局智慧监管”一体化平台,通过手机终端实现全覆盖智慧化监管。

  也有业内人士表示,从最初的延长营业时间,到多业态的集约化经营,24小时消费场景的拓展已经由早期的灯光夜市转变为包括“食、游、购、娱、体、展、演”等在内的多元经济市场。接下来还可以在丰富多元消费供给结构、持续优化消费环境、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提升夜间消费的便利性和安全性等方面继续发力,丰富“不打烊”的消费业态。(人民网记者 黄盛)




商城资讯 开启/闭合版块帖文详细列表
  • 商城动态
  • 商界报道
  • 商务资讯
  • 商业新闻
  • 访谈对话
  • 商务评论
  • 商贸参考
  • 商城研究
  • 商海故事
  • 生意经典
  • 商道谋略
  • 商战风云
  • 交易保障 开启/闭合版块帖文详细列表
  • 消费提醒
  • 购物指南
  • 消费点评
  • 声明说明
  • 曝光警示
  • 黑白名单
  • 反黑打假
  • 虚假欺诈
  • 市场监管
  • 投诉维权
  • 买卖保障
  • 交易担保
  • 服务市场 开启/闭合版块帖文详细列表
  • 居民服务
  • 医药卫生
  • 餐饮住宿
  • 金融财税
  • 交通运输
  • 教育培训
  • 招工招聘
  • 休闲娱乐
  • 租赁拍卖
  • 顾问咨询
  • 软件信息
  • 任务外包
  • 日用市场 开启/闭合版块帖文详细列表
  • 纺织服装
  • 鞋帽箱包
  • 珠宝配饰
  • 手机数码
  • 家电办公
  • 家居日用
  • 美妆养护
  • 母婴玩具
  • 轻工食品
  • 体育旅游
  • 家装建材
  • 房屋地产
  • 专业市场 开启/闭合版块帖文详细列表
  • 农林牧渔
  • 文艺文创
  • 媒体出版
  • 五金交化
  • 电子电气
  • 机械设备
  • 车辆船舶
  • 能源化工
  • 冶金矿产
  • 安防环保
  • 工程项目
  • 综合市场
  • 广场大集 开启/闭合版块帖文详细列表
  • 网络超市
  • 广场集市
  • 二手市场
  • 非标特异
  • 商机无限
  • 买家求购
  • 发标发包
  • 分类广告
  • 个人求职
  • 导购促销
  • 爱心义卖
  • 临时管制
  • 推广运营 开启/闭合版块帖文详细列表
  • 入业指导
  • 运营推广
  • 管理进阶
  • 商城实务
  • 商家活动
  • 推荐分享
  • 广而告之
  • 公告启事
  • 商务服务
  • 调查问卷
  • 预审公示
  • 优品数库
  • 商城之家 开启/闭合版块帖文详细列表
  • 商品主页
  • 客来商往
  • 客商共治
  • 评比排行
  • 小二客服
  • 店长掌柜
  • 经理高管
  • 商会联盟
  • 商者之家
  • 优商数库
  • 答疑解惑
  • 资料常识
  • 商城版务 开启/闭合版块帖文详细列表
  • 在线发稿
  • 版务规则
  • 开放工单
  • 公告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