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很多民众都通过海外代购,希望买到正货。但《法制日报》今天(16日)披露说,已有不法徒看到这个商机,在海外设厂生产高彷假货,再与当地的留学生合作,以代购方式将假货卖给中国民众。
报道引述在韩国留学的中国学生杨佳称,在刚入学时便有人找他合作,说他们功课忙、到商场入货转售利润有限,于是提出由留学生负责与顾客沟通,厂商负责采购、运输。
虽然上述看似是很好的方案,但杨佳指出,这有严重漏洞,即不知道那些合作者采购的东西是不是真的,因为大家根本就见不到商品,都是合作方直接发货。
据他所知,有些人看到代购行业有巨大利益可图,甚至直接在当地开设厂房专门生产高彷货。
另一名刚从日本旅游归国的李哲也称,当地旅游车司机的“微信朋友圈”中有很多化妆品的厂商联络,即使是有生产的片段,但里面的工人都是说中文。此外,也完全无法确定厂家是在日本,更不能确定这是正货还是自家开的厂房。
一个自称是“资深代购老师”的中国网民也表示,现在代购不单可以在货源上作假,物流信息也可以作假。有人甚至虚构发货地址,将在中国寄出的物品变为由国外寄送,即使单号是美国、日本、韩国,“实际上都是国内(中国)”。
网民“小阿飞”则介绍说,前几天她从一个专卖韩国商品的“代购”那里购买了一支眉笔。然而,她在查询快递信息时却发现,发货地址竟然是沈阳。
“小阿飞”说:“按照其介绍应该是韩国直发,我一查才知道发货地址是沈阳,我不会再购买这支眉笔了。”
对于从合法渠道购买代购的商品遇到假货,消费者能如何维权,报道调查发现,绝大多数买家只能自认倒霉,因为维权所需的证据很难取得。
经常购买海外产品的孟澜表示,她分辨代购产品真伪时只有三个办法:凭使用感觉、购买经验和网上所谓的验货攻略。
孟澜表示:“但这些根本就不能成为有力的证据。就拿化妆品来说,许多产品都没有官方的检验方法,实体店的专柜一般也不愿意检验顾客从其他途径购买的化妆品。如果去专门的检验机构,成本又太高。所以,买到假货也没办法。”
孟澜也说:“作为消费者,能做的就是吃一堑长一智,以后不再从那家买就是了。”
另据《解放日报》报道,许多海外假代购会打出“厂家拿货”的招牌。受访的业内人士表示,这样的招牌绝不可信。
手机摇一摇,自动推荐下一篇帖子
为您提供签名参考示例,引导用户事业迈向成功。长度限60字符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