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618已落下帷幕。根据京东公布的数据,截至6月18日24时,自6月1日起的18天时间内累计的下单金额达1199亿元。而天猫并不会公布相关数据。
与之相对比的是,去年双11,天猫仅11月11日一天交易额即1207亿,从消费额上看还是占据着明显的优势。
然而作为在全年网购交易额最多的这两天,一个在年中 一个在年末,无疑是网购消费者们一年中最为盛大的2个节日。
与以往不同的是,自去年年底新零售的概念提出后,2017年被定义为新零售元年,618作为今年的首个狂欢节激起了新零售的一些“乱况”,各大平台纷纷“参战”,包括唯品会、苏宁、国美甚至传统的商超百货、便利店都参与进来,在京东店庆的这一天以年中大促的名义,让消费者们不禁集体“剁手”。
促销至商家卖亏同步、以次充好?裂帛撤出京东,乐视称已导致恶性竞争在所有平台当中,天猫和京东的价格竞争自然最为激烈。
天猫和京东都希望品牌方站在自己这边,必须“二选一”,在自己的平台上给出更低的价格。然而实际上大多品牌放都是一碗水端平的态度,争取在两个平台上互不偏袒。同时,3C品牌方一般更倾向于京东,而服饰类更倾向于天猫。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在多方博弈中,可能最开心的还是消费者。然而价格竞争并非长久之计,也确实损失了很多品牌方的利益,比如,6月16日傍晚,京东女装业务部发声明,称部分商家提出撤出会场、退出活动的要求,并将京东旗舰店内的商品价格提高。618当天,京东关闭了知名女装品牌裂帛的京东旗舰店。
需要指出的是,裂帛是最早在淘宝起家的“淘品牌”。2016年,阿里巴巴还成立了“协助商家上市办公室”,裂帛服饰向证监会提交了IPO申请,拟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
招股书显示,2015年,裂帛来自淘宝收入占58.49%,来自唯品会收入占36.36%,来自京东收入占2.58%。可见,裂帛作为一家服饰品牌,和淘宝的关系显然比和京东稳固的多。
另外一家厂商——乐视,则是同时受到各大平台“降价要求”的困扰。
6月18日,乐视发表声明称,当下的价格远远击穿了成本,超出了我们的承受能力。言下之意就是,卖的越多,亏得越多。乐视还透露,电商平台强行降价,已经引发恶性竞争。一些企业面对成本压力,甚至采用低配,低质的产品参加电商节,损害用户利益。可见,在这样存在着以次充好的购物狂欢节中,消费者或许也是“受害”的一方。
相比乐视这样的大企业,许多中小商家在这场电商大战中则是“欲哭无泪”。电商分析师李成东在微博上透露,“可见电商平台运营者铁血无情!什么平台和品牌之间的互利都是扯的,平台自身利益最大化才是真实的。”
和为贵 何为贵?
每次大促,电商巨头为了争夺“双十一”期间的客户资源,往往会围绕低价、打假等展开拉锯战。狂欢背后,是来自乐视电视、裂帛刺耳的控诉,还有很多中小企业的默默忍受和“作假”,以及黄牛聚集、部分行业线上线下价格体系的紊乱。
以笔者本人为例,有一款产品,我在几天前在电商平台上某商家看到的时候是99元,到了618当天,页面显示这款产品有一个原价是199元,然后给出了一个99元的“促销价”。
如乐视的声明中所称,618电商节绑架企业杀价格战、功利地竞争销售额,竭泽而渔、杀鸡取卵的短视行为,看似让用户受益的背后,实际上是在损害企业利益,最终损害用户利益。通俗的说,如果因为过度促销,导致市场上商品质量下降,包装盒“泡沫”越来越多,那么商家的信用、消费者的热情、最后到电商平台的号召力也必将迎来跌宕。
何为贵是永恒的话题,当天猫、京东以一种更加良性的方案推动新零售交易的增加、同时做好消费者和商家的权益保护时,这个行业才能真的引国人为傲,延展全球,这家企业也才能做大做强。
618已经翻篇,今年的双11会更加热闹吗?(香港财华社 张欣然,香港财华社财经编辑)
手机摇一摇,自动推荐下一篇帖子
为您提供签名参考示例,引导用户事业迈向成功。长度限60字符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