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期间,网店促销五花八门,不过,吉林市消协提醒消费者,要理性购物,提防“网购陷阱”。
“打折”“促销”,随着十一黄金周的来临,不少网络商家都会通过一些促销活动来增加销售额,这些促销活动都很吸引消费者,各种商品的销量也呈直线上升状态。然而,近日,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不少市民表示,购物网站上很多产品展示图都十分精致,但买到手的实物,却让人非常失望。市民赵女士说:我总在网上买衣服什么的,有时候样式发过来都不对,有时候有的商家能给退货或者退款,但是有的商家不退货也不退款,就是有种受骗的感觉。
据了解,目前网络消费纠纷的现象多种多样。比如低价误导,网站上有许多产品以低于市场价或更低的价格出现,而这种商品很可能是残次品或冒牌货;比如霸王条款,一些网络商家在购买条款中没有退换说明,有的甚至宣称不承担“三包”等责任,导致买货容易退货难。出现这些情况,市民一般会如何处理呢?网购达人的杨女士表示说:有的时候东西要是特别贵的话,我会跟商家协调,让商家退换货,花一点邮费钱,要是东西特别便宜的话就算了,下次就不会去买了,会找个口碑更好的地方。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大多数人都会选择与杨女士相似的处理方法。
那么如何避开网络陷阱、避免网购纠纷的发生呢?吉林市消协也给热衷网购的消费者支出了妙招。他说:如果说消费者网购,那建议最好是先了解这个商品的有关信息,特别是选择的这个网店知名度高信誉度好,有合法经营资格的网店,你的交易记录、购物凭证、聊天记录都要保存好,最好采取当场验货的形式,或者是通过第三方交易平台,比如支付宝这种形式,如果你发现跟这个东西和你要的不一样要坚决拒收。
专业人士提醒消费者,在网购时不但要树立理性的消费观念,更要擦亮双眼,不轻信产品宣传,并根据网店信誉、顾客评价、消费者保障等指标判断网上经营者的诚信度,保留好购物凭证、聊天记录等证据,一旦发生消费纠纷,消费者可按照属地管辖原则,向网站服务器所在地的工商部门申请维权,扞卫自身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吉林市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广播 宋扬)
手机摇一摇,自动推荐下一篇帖子
个性签名可以是实名全名或用户名的补充、解释、提示等,最长32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