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嘴的“人民”,一肚子生意?“人民咖啡馆”被人民网批:一夜更名的把戏与深层次的隐忧
近日,一个名为“人民咖啡馆”的商家,陆续在上海等18个省份、20个城市里,开设了近30家直营门店,其店名不仅使用了伟人字体的“人民”字样,店里的装饰特色上,也是使用过去年代的老式搪瓷缸,提袋上印着五角星,底色也是“万里江山一片红”……
“人民咖啡馆”——这种鲜明特征的字样,有着极具年代感的装修,以及各种穿越历史时空的不同摆件,皆具独特的怀旧风格和特有魅力。
甚至有人以为,其有着“国家、公有”的属性,因此成为不少人心之所向、身之所往的网红打卡地。当然,也因此令这家采用独特营销的商家,开始赚足了腰包。
官媒“人民网”对此发表评论称:“……‘人民’一词具有强烈的公共属性和深厚的政治内涵,承载着特定的社会情感与公共利益,不容亵渎,更不能被滥用。这样被用于商业咖啡馆的标识,多有不妥”。
“……这不过是‘噱头经济’的又一次变种……不符合商标使用的规范要求。打着‘人民’”的旗号招摇过市……应及时验明正身并作出相应处理”。
“营销可以有创意,但不能无底线。要知道,讲述中国故事的方式有很多种,守住道德与法治的底线是最基本的叙事方式”。
……
在人民网发出这一评论后,第二天,就有人发现,不少据称是冒充的“人民咖啡馆”,赶紧于一夜之间更改为“人之民咖啡馆”了。
但是,如此投机取巧、玩弄文字游戏的做派,想以此规避法律风险的方式,真的能达到目的吗?——显然,这不过是换汤不换药罢了。
据悉,这家企业此前已多次申请“人民咖啡馆”的注册商标,但均被驳回——这种营销方式的不妥性已是不言而喻,一如人民网所言:违背了法规要求和公序良俗的规范。
特别是其单独使用“人民”“五角星”等红色元素,极易致使公众误以为与国家机关存在关联——这样的误导性和欺骗性,有利用“人民情怀”赚取商业利益之嫌。
事实上,其在形式上的“人民”字样,以及与此相关的装饰、符号与宣传,却是明显的名实不符。
如其所出售的美式咖啡18元/杯、拿铁26元/杯等较高定价,与外资的星巴克差别不大;因此,反被公众讽刺为“人民喝不起的咖啡馆”。
这与其利用的“红色情怀”和“人民”字样隐含的普惠性,显然是背道而驰——这岂不是成为“满嘴的人民,一肚子的生意”了?
近年来,“爱国生意”一词颇为流行,但也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为此,曾经是“流量爱国生意赛道”上“优秀表演艺术家”的司马南,还专门出了一期视频,宣称“爱国咋就不能成为生意了?”
爱国,其实是人世间最为纯洁和纯粹的一种感情,它自然而然地生发于人们心中,这种对于家国的自然情感,不带有任何利益与私域目的!
所以,如果当一个人开始将“爱国”当作噱头,拿来当生意的道具、工具时,这就会让爱国变了味道,就会让爱国的本意、初心与纯净之目的性发生了异变,就可能走向爱国的反面!
而“人民”一词的涵义,一如人民网的评论所称,有其特定与深远的意义,岂容生意人借其谋利?且还是与“人民”之本意,存在相去甚远的本质性反向营销!
这样只会玷污了“人民”二字,更是对“人民”的一种大不敬之态度——这与借“爱国”做生意,进行的各种商业营销,显然本质上毫无二致!
人民网的评论中,并未言及的另一个方面则是:像字体,类似于人民日报的伟人题字;颜色,为“国旗红”;符号,为“五角星”;店名商标之标识,为“人民”字样——这些特定时代记忆的符号,确实不应随意使用、宣传和营销!
这种通过特定时代符号之暗示,在网络时代吸引了大批流量,能够达到以此唤醒某种集体情感认同的效果,则其或可能隐含着怎样的思想观念消费?相信懂的都懂!
过往年代的记忆,有其历史性——既有历史的经验,也有历史的教训!
但总有一些人,想借此符号,试图推销和聚焦某种过往的观点、思想,并由此试图形成一种对于“旧日老路”的重构性唤醒,并以此对抗改革开放伟大思想和进程,这样的思维显然非常值得警惕!
而所谓的“人民咖啡馆”,或许本无意于此,但却能在实质上达此目的,这虽可能是一种无意之过,但仍有可能达到推波助澜的效果。
对于具有公共属性和深厚政治内涵的时代性语义,无论是进行所谓“正向”的营销,或是反向营销,但以此夹带和销售私货,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一己之私,而不可能是为了人民与国家之公义与大义!
所以,我们既要对此类爱国生意的市场营销进行抵制,更要警惕其中兜售落后、陈旧观念的夹带与营销——而后者往往更具伪装性和隐蔽性,产生的恶果也会更为严重与深远!(瑜说还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