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2月,中老警方联合打击跨境电诈犯罪,268名犯罪嫌疑人移交我方。图为在老挝,警方押送跨境电诈嫌疑人入境中国。(视觉中国/图)
“近年来中方先后与西班牙、阿联酋、缅甸、印度尼西亚、菲律宾、老挝、泰国、柬埔寨等国开展执法安全合作,共有6.8万名境外涉诈犯罪嫌疑人成功归案。”2025年9月18日,中国公安部有关负责人在全球公共安全合作论坛(连云港)打击跨国犯罪形势与对策分论坛上介绍了打击跨国电诈犯罪的进展。
该分论坛以“携手打击跨国犯罪,共同维护全球公共安全”为主题,来自30个国家和地区的警务部门负责人和代表,国际刑警组织、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澜沧江—湄公河综合执法安全合作中心等国际组织官员,以及中国公安机关、公安院校的民警代表、专家学者约100人参会。
电诈,是该分论坛的核心话题。
在信息网络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电信网络诈骗已成为全球性公害和各国共同面临的治理难题。近年来,这类犯罪几何式增长,几乎波及所有国家和地区,严重侵害人民财产权益,影响社会安全稳定。
中国公安部有关负责人在会上指出,电诈类犯罪的突出特点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全球蔓延,案件数量和损害程度居高不下,成为当前最突出的犯罪类型;二是犯罪群体国际化,跨国窝点不断演变壮大,部分地区甚至形成由腐败官员庇护的“园区化”犯罪基地,滋生绑架、抢劫、杀人等严重暴力犯罪;三是作案手段不断升级,利用AI、虚拟货币、跨境换汇等新兴技术和金融工具,呈现产业化、集团化和精细化趋势,增加了打击难度;四是犯罪分子利用各国法律差异和信息不对称逃避打击,形成跨区域、跨链条的诈骗网络。
论坛上,与会各方就打击跨国犯罪的现状、经验及跨国合作机制等议题发言。吉尔吉斯斯坦内务部副部长埃尔克别克·阿希尔霍贾耶夫主张发展数字安全与人工智能等技术打击犯罪,同时强调要加强跨国合作。缅甸内政部警察部队打击跨国犯罪局局长、警察准将觉泽亚介绍了中缅泰三方在妙瓦底的联合执法成果,认为跨境网络诈骗的治理需要情报共享、联合执法和法律框架协调,并支持建立跨国打击犯罪联盟应对挑战。
菲律宾总统反有组织犯罪委员会副部长兼执行主任吉尔伯托·克鲁兹介绍了对离岸博彩犯罪的整治过程,包括突袭园区、解救人员、颁布禁令和追缴资产,强调犯罪网络正转向分散化,需要持续的跨国合作。泰国网络犯罪调查局法律与纪律事务处警司、警察上校皮汶苏·拉提威洛提昆则指出,电信诈骗造成巨额损失,现有信息共享和法律协调存在滞后,必须建立高效灵活的区域协作网络,并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手段应对新兴威胁。
中方指出,各国执法部门应进一步强化国际执法合作、完善办案协作机制、健全全球打击治理体系。中方倡议相关国家和地区共同建立国际打击电信网络诈骗联盟,推动各方和国际社会携手应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治理问题,在更深程度加强理念互融、在更高层次实现交流合作、在更广层面推动防范治理,构建相互协同、普遍参与的全球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新格局。(南方周末记者 陈怡帆)
手机摇一摇,自动推荐下一篇帖子
为您提供签名参考示例,引导用户事业迈向成功。长度限60字符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