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人的“衣柜”塌了?优衣库走辣妹风,网友:中产也失了体面!
优衣库从“全民衣柜”叛变辣妹风,小码衣服省布料却逼退老顾客,退货率飙升背后是商家转嫁试错成本。当舒适被“短紧小”取代,打工人连最后体面都难保,畸形审美正把女性变成商业牺牲品。
引言:#优质好文激励计划#夏天的太古里,可谓是满屏的超短裙、露脐装美女。
可对于普通上班族来说,大夏天买点通勤方便穿着舒适的衣服来迎接这大热天才是正解。
可现在一走进商场,最打眼的是啥?不是空调冷气,而是货架上那些“短、紧、小”的衣服!主打一个辣妹风当道!这不,连当初最偏爱大众的优衣库也开始“变心”了?
优衣库女装货架上摆满了各种露腰小背心、超短T恤、紧身小裙子,明晃晃地摆在那儿,就等着辣妹们来翻牌子。
尺码缩水了,优衣库领头叛变
这股辣妹风,说白了就是这几年特别火的“BM风”的延伸,追求的就是“白幼瘦”的极致效果,总之衣服要紧到勒出曲线,短到露出完美的腰线,小到XS码才最好看最标准。
本来时尚品牌追赶潮流,搞点辣妹款吸引年轻人,也无可厚非。
但问题来了!最近好多网友都在吐槽,连咱们心目中那个“打工人最后的体面衣柜”也要失去民心了啊!
网上搜“优衣库女装穿不下”,那吐槽声越来越大,简直是打工人的“血泪控诉”。
衣服这玩意儿,想象一下,辛辛苦苦减肥,好不容易塞进那件“理想”的S码,结果紧绷绷勒得喘不上气,坐也不是站也不是,吃口饭都怕崩开线,这哪是穿衣服,简直是活受罪,说好的“服适人生”呢?舒适感都被“辣妹风”给卷没了。
优衣库为啥放着好好的“全民衣柜”不做,非要挤进“辣妹风”这条看着光鲜实则拥挤的小路?说白了背后算盘打得噼啪响“BM风”、“辣妹风”在网上火得一塌糊涂,是绝对的流量密码。
年轻女孩是市场消费不可或缺的大群体,优衣库以前那套“基础款哲学”在年轻人眼里可能有点“佛系”了,得加点“辣”才够味儿,才能抓住她们的眼球和钱包。
而且做小码衣服,对品牌来说就等于省布料,同样一块布,做小码能做更多件。而且小码款式往往设计相对简单,生产周期能缩短,成本自然就压下来了,这省下来的可都是真金白银的利润啊。
再说优衣库做了这么多年基础款,该买的都买了,市场有点饱和了,年轻人可能也光靠纯基础款,很难再激起想强烈购买的欲望,在竞争激烈的时尚市场里找回点新鲜感和竞争力对优衣库来说也是个挑战。
优衣库这波操作,目前来看确实尝到了甜头。这说明当时跟风“辣妹风”这步棋,至少在账面上是走对了。
但是这种靠“辣”出位的策略,问题也一大堆,风险正在冒头。
优衣库最核心的竞争力是啥?不就是它那“谁都能穿”的包容性吗?现在搞一堆“短紧小”,尺码越做越苛刻,等于主动把一大批身材不那么“辣妹”、或者追求舒适实用的老顾客拒之门外了,这不就是自废武功吗?
再说了“辣妹”也得通勤上班啊,更别说有些带娃的妈妈或者对舒适度要求高的普通打工人了,“打工人最后的体面衣柜”这名号,它自己先把初心模糊了,甚至可以说是背叛了大方向。
“辣妹风”、“BM风”再火,也总有退潮的一天,等下一阵风刮起来,优衣库靠啥留住人?
最主要的是优衣库这么大的牌子都带头搞“小码焦虑”,对整个女装行业很可能是坏榜样,它会进一步加剧行业的畸形审美,难道衣服只有做小做紧才时髦,才卖得动吗?
长时间这会让更多品牌跟风,导致市场上“正常尺码”的选择越来越少,普通身材的女性的购物体验越来越差,社交媒体上对尺码歧视和身材焦虑的声讨可从来没停过,优衣库作为行业巨头,很容易成为众矢之的。
优衣库从“全民衣柜”转向“辣妹风”,本质上是一场豪赌。它想用更时尚,更吸睛,更省成本的小码潮流,来重获市场竞争力,短期数据确实好看,但代价是牺牲了其赖以成名的包容性和舒适性这个核心价值。
退货率飙升,消费者不当背锅侠
现在网购衣服,那真是“步步惊心”,一不小心就掉坑里,说出来可能不信,现在服装行业的平均退货率能飙到30%甚至50%以上,女装衣服绝对是“头号功臣”。
想象一下,满怀期待拆快递,结果衣服上身不是勒得像粽子,就是短得露肚脐,或者质感差得像抹布,不退货留着过年吗?这钱花得真憋屈。
M、L的参考价值都变成凑数的了,现在女装的尺码标准乱得一塌糊涂,简直是“薛定谔的尺码”。有可能不同店铺,标着同样S码的两件衣服,实际大小能差出一条街。
模特图个个都是九头身、小蛮腰,衣服穿她们身上又飒又美,氛围感拉满,收到手上全凭运气,有几率开奖到面料薄得像纸,颜色暗沉发灰,版型松松垮垮或者紧到窒息等隐藏福利,穿身上瞬间从“辣妹”变“村姑”。
网友辣评:“那感觉,就像花了正品的钱,买到了地摊货的质感和版型,没谁了。”
而且辣妹风最爱推“均码”,实际上,这个“均码”往往只“均”了最小那一撮人的身材!它默认你身高160-165cm,体重80-90斤,还得是H型平板身材,但凡有点曲线,或者肉肉多一点,穿上不是勒得慌就是短得慌。
出现这种普遍乱象根子还是在商家和平台身上,商家想赚快钱,跟风无脑抄,都一窝蜂往上冲,因为跟风做爆款最省事,至于合不合身?舒不舒服?是不是适合大多数人?管他呢!先赚到眼前这波流量和钱再说。
平台也是什么有流量拼命推什么,这种信息轰炸,无形中给消费者洗了脑,让大家误以为“这才是美的标准”、“我穿上也能这样”,然后开始冲动下单,收货就叹气。
结果就是,女装成了商家追逐短期利益牺牲品,消费者的真实需求都被抛之脑后了。
表面上,是消费者在疯狂退货,显得好像大家很挑剔,实际上,这居高不下的退货率,是消费者在用真金白银和宝贵时间,替商家的不负责任“交学费”。
消费者们这来回折腾的运费、浪费的时间精力,不都是商家把他们的“试错成本”和“设计失误”,直接转嫁到了消费者头上吗?
一次两次踩坑,还能忍,次次踩坑,谁还愿意相信网上的图片和尺码?买东西都得提心吊胆,购物变成“拆盲盒”,长远来看还不如线下实体店买贵一点的呢。
不只是想去线下,现在越来越多女生跑去买男装T恤、卫衣、裤子,主打就是一个男装尺码正常再加版型宽松舒适,性价比还高,不用吸着肚子穿衣服的感觉才是永远的神。
大家自嘲:就想买件“人”穿的衣服,而不是给“纸片人”设计的衣服。
商家这种靠“坑蒙拐骗”撑起来的虚假繁荣伤害了消费者,市场要想健康,商家和平台必须回归本质,尊重消费者的多样性,提供真实可靠的产品和尺码信息,把舒适和合身放在第一位,而不是一味追求短期的流量和畸形审美。
否则,被抛弃的,终将是他们自己。
审美身材大统一,受害的是消费者
现在走进商场或刷会儿手机,无形中就有股压力袭来?好像不瘦成一道闪电、不白到发光、不穿成“辣妹”,就不配叫“美女”.....这股弥漫的焦虑感,真不是瞎想,背后可是有一整套商业“组合拳”。
还记得BM给那些符合“白幼瘦”标准的明星、网红寄衣服,让她们穿上身到处晒,营造出一种“能穿进BM的才是真·时尚美女”的幻觉围墙吗?
打开小红书、抖音,满屏都是A4腰、直角肩、漫画腿,还有奇奇怪怪的“BM女孩体重表”、“能穿进童装才是真瘦”,评论区里随处可见大家的“血泪史”:“为了塞进XS码,三天只喝水”、“勒紧裤腰带拍照,差点背过气”。
这些内容像无形的鞭子,抽打着每个消费者:你不够瘦,所以你不美,不配拥有同款漂亮衣服。
潜台词赤裸裸,这不是卖衣服,这是更像是在卖一种身份认证,把“美”的标准收窄到病态的程度。
广告里的“消失的肌肉”和“纸片人”早不是新闻,但更讽刺的是,连奥运冠军都逃不过被“修图”的命运!为国争光的网球猛将郑钦文,肌肉线条充满力量美,结果代言海报被修得白白嫩嫩。
网友辣评:“真实的、健康的、有力量的身体,在商业审美里变成不合格,这种畸形审美到底有什么好的。”
但是因为铺天盖地的广告、网红带货、社交媒体内容,不断强化这个标准,让不少女性觉得自己“不够格”,产生强烈的身材焦虑、外貌焦虑、穿衣焦虑,这种焦虑变成了驱动消费的“电”。
有焦虑就会有市场,不够白市场就会出现各种美白产品,身材不够好就会出现各种减肥代餐甚至抽脂这种可怕的医美市场,女性在不知不觉中,成了被利益收割的“人肉电池”。
美不美,该由每个女性自己定义,但现在,标准被资本和流量牢牢掌控。他们告诉你什么是美的,你只能被动接受、拼命追赶。这本质上是对女性的剥夺。
女性的身体本身不是作为一种“商品景观”来消费的,穿衣服是为了舒适或自我表达,而不是为了符合某种被观看、取悦他人眼光的“刑具”。
写在最后
真正的“服适人生”,绝不是硬塞进资本设定的“小码牢笼”,让衣服服务于人勇敢定义属于自己的“美”,那堵看似坚固的审美围墙,终将被推倒。
市场这棵“墙头草”,最终会朝着真正尊重“人”的方向生长。(品牌观察官 曾有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