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态

数百名商家在电商巨头拼多多广州办公室维权抗议,指控其海外电商平台Temu罚款政策不公 2024-7-31 14:24:49 发自江苏连云港

本站群第一用户 微博 只看楼主 2193

融合站点 - 私人主页 - 专栏文集 - 监督评点 - 我的信箱
数百名商家在电商巨头拼多多广州办公室维权抗议,指控其海外电商平台Temu罚款政策不公 ...

  数百名中国商家抗议,指控Temu罚款政策不公。(法新社)

  (广州综合讯)数百名中国商家在电商巨头拼多多的广州办公室维权抗议,指控拼多多海外电商平台Temu的罚款政策不公。

  综合第一财经、《南华早报》、彭博社报道,数百名商家星期一(7月29日)到广州番禺区的Temu总部楼下,挥舞标语牌并喊口号维权。有数十名商家还进入了位于25层的办公区,但未能和Temu高管见面,后被警方以侵占他人办公场地为由劝离。

  许多中国商家抱怨,Temu设置了苛刻的条款,如果客户投诉或要求退款,他们将被处以巨额“罚款”。他们也说,近几个月来,这些处罚或罚款大幅增加,而且往往没有明确的解释。

  商家上门维权的诉求,均是围绕他们今年以来被Temu开出的多张罚单。有维权商家统计了一份总计279笔的罚单目录,涉及金额1.14亿元(人民币,下同,2112万新元)。

  拼多多星期二(7月30日)发表的声明未提及前一天的抗议活动,仅称争议金额为数百万元,并指商家拒绝通过卖家协议中规定的正常仲裁和法律渠道解决争议。“目前情况稳定,公司正积极与商家合作,寻求解决方案。”

  Temu正在世界各地大举扩张,商家们的抗议可能会增加其业务的不确定性。这家公司也面临其他风险因素,例如欧盟本月早些时候据报计划对Temu上的商品征收关税,以遏制廉价进口商品的激增。(联合早报)

手机摇一摇,自动推荐下一篇帖子
为您提供签名参考示例,引导用户事业迈向成功。长度限60字符以内




相关主题:

状态
头像 回复
本站群第一用户 2#
站点:4577 2024-8-2 00:23:00 发自江苏连云港
  在跨境电商平台领域一路狂奔的Temu,总部大楼被数百名愤怒的商家包围。

  这批在拼多多旗下平台Temu经营店铺的商家,于7月22日和29日两度前往Temu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奥园国际中心的总部大楼维权。

  据中国媒体报道,7月29日当天现场至少聚集200名商家,一些商家则称至少有四五百人。

  维权商家指控Temu不公平地向他们征收巨额罚款和售后预留金,涉及金额超过1亿元(人民币,下同,约1800万新元)。他们的目的是讨回这笔巨额现金,并要求平台设置更加透明的制度。

数百名Temu商家7月29日聚集在Temu位于广州的总部大楼维权

  数百名Temu商家7月29日聚集在Temu位于广州的总部大楼维权。(视屏截屏)

  互联网流传的视频显示,在大楼前轮番蹲守的多数是来自广东的外贸商家,他们拉开横幅、高呼口号,一些情绪激动的商家甚至冲入25楼的Temu办公室静坐示威,并寻找有关负责人交涉维权诉求。

  一些目击者透露,这些商家还没在办公室见到管理层,就被警方劝离。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场维权行动已酝酿多时。从今年5月份起,就陆续有商家代表到Temu总部和当地信访部门交涉,前后共交涉了约10次。

  不过,两个月来的温和交涉均没有得到正面回应,维权抗议才成了剩下为数不多的选择。

  一名来自广州的商家告诉路透社:“我不能轻易离开Temu,因为我要付工人工资,仓库里还有价值数百万元的衣服。我没有退路了。”

  另一名25岁的服装业者透露,Temu此前为了平息事态,让维权商家登记需要支付的罚款金额,但之后什么也没做。这导致更多商家在7月29日聚集抗议。

  据路透社报道,Temu针对维权行动回应称,这些商家不满平台对与产品质量和合规相关的售后问题的处理方式,且“拒绝通过卖方协议中规定的正常仲裁和法律渠道解决纠纷”。

  Temu偏袒消费者

  Temu自2022年9月在美国上线以来,就以“跨境电商黑马”之姿迅速抢占当地市场。短短两周就冲上GooglePlay购物应用单日下载量榜首,一个月后超越亚马逊,登顶美国AppStore免费购物应用榜单。

  截至去年12月,Temu的独立访客量飙升至4.67亿,全球排名仅次于亚马逊。平台今年上半年的销售额,已经超越去年全年销售额。

  Temu一路高歌猛进的秘诀,归根结底就是一个字:卷。

  通过极限探底的价格战,Temu得以在竞争激烈的跨境电商市场中杀出一条血路,但这是通过不断剥削商家的利润才得以实现。

  在“全托管模式”下,Temu掌管了各店铺的运营、仓储、广告投放、物流、售后服务等全流程,甚至是最终定价权,商家只负责供货。即便是Temu后来执行的“半托管模式”,商家也仅负责供货和物流。

  而在Temu做生意的逻辑很简单:尽可能把价格压低,因为这样就能获得源源不断的流量。

  对于不擅长内容生产、又亟需去库存的商家而言,上述模式正好解决了他们的痛点;但相应的,利润空间也会被平台压得极低。

  此外,Temu同样执行母公司拼多多的“仅退款”机制,更加剧了商家的焦虑。这项机制允许消费者只要发现购买产品有问题,就能在不把货物退还的情况下,单向获取退款。

  在审核退款过程中,最终决定的解释权归平台所属,商家基本上处于弱势地位。而平台往往更倾向于消费者一方,让申请在大多数情况下都能获得通过。

  这就引来不少“羊毛党”利用“仅退款”规则薅商家的羊毛,如有用户会因为个人喜好变化要求退款,甚至有人用“仅退款”机制进行恶意退款,实现“0元购”。

  据澎湃新闻报道,在Youtube、脸书和Instagram等平台上,有大量博主教人通过Temu“仅退款”机制薅羊毛的内容,据称成功率高达95%。

  霸王条款

  Temu去年下半年修订售后服务规则,其中提到被判定有质量问题的产品,平台有权要求卖家支付商品总价的五倍罚款;今年1月,这项规则被优化成根据产品品质分数划分罚款,最高可达商品总价的五倍。

  虽然规则经过优化看似不再那么一刀切,但“产品品质分数”的打分标准是什么,规则中并没有明确说明;商家们也质疑平台对商品质量的判定有许多不合理之处。

  有商家说,客户因个人原因买错尺码,或因不喜欢、不符合预期要求的退货,平台都会判定是商品质量问题,要求商家赔付罚款。且平台不会向商家提供退还商品的实物照片等信息,证明商品确实存在质量问题。

  还有商家反映,从5月以来,Temu的售后判罚从原来的“数周处理一次”更新为“按天处理”,有商家可能每天都会收到一连串罚款单轰炸。

  另据第一财经报道,被要求退还的订单,商家除了会被罚款,还会有另一笔款项被冻结——“售后预留金”。Temu没有说明罚款与售后预留金之间的换算关系,也没告知这笔款项冻结多久后才会返还。

  有商家估算,这笔预留金平均是罚款的两至三倍。“自始至终,这都是一项不透明、无理由的扣罚。”

  越来越多商家在日趋失控的罚单下无从获利,被罚后不仅得不到充分解释,也缺乏有效申诉渠道;有商家批评这样的惩罚机制根本是“霸王条款”。

  面对消费萎靡不振、竞争日益内卷的现实,电商平台为保持竞争力尽可能“把客户当上帝”的做法无可厚非,抖音、京东等面向中国国内市场的电商平台也都有类似的“仅退款”机制。

  只是,面对Temu不透明的霸王条款,商家经营商铺宛如在玩一场扫雷游戏,永远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踩到平台埋下的雷,心理压力巨大。

  根据现场维权商家统计,截至7月29日,商家面临的售后扣罚及售后预留金额高达1.38亿元人民币,涉及407家商户。

  商家在接踵而来的巨额罚单下过得水深火热,平台却赚得盆满钵满。据高盛预计,Temu今年全年的商品总销售额将增长超过两倍,达到450亿美元(602亿新元)。

  平台和商家处境的巨大落差,不禁让商家开始质疑平台高速增长的销售额中,有多少是由商家罚款贡献。但按照拼多多的说法,这笔钱最后都要赔给消费者,“平台不会去赚商家违规罚款这个钱”。

  只是,面对这庞大的现实落差,商家们难免会产生一种被“用完就丢”的失落感,从而被迫展开维权。

  7月26日,淘宝率先宣布将优化“仅退款”策略,依据新版体验分提升商家售后自主权,对优质店铺减少或取消售后干预。也有消息称,拼多多将通过运营措施修改“仅退款”规则,商家若在36小时内驳回仅退款申请,平台不会再介入处理。

  在中国消费增长乏力、用户流量红利不断减少的双重压力下,出海寻找蓝海市场的中国电商平台,也随着蓝海市场逐渐变红,不得不重拾价格战的老路。但无论是Temu面对的维权风波、还是部分平台优化“仅退款”,都表明电商平台的内卷式竞争在海内外正面临两难困境。

  如果Temu的维权风波能让电商平台进一步意识到内卷性竞争的局限,从而将发展策略转向创新,或许不失为一个实现平台、消费者和商家“三赢”局面的契机。(察客)



状态
头像 回复
本站群第一用户 3#
站点:4577 2024-8-2 13:00:39 发自江苏连云港
  扛不住高额罚款上百商家再次围堵某电商平台广州总部

  据香港卫视报道:7月29日。因扛不住高额罚款,上百商家围堵能够电商平台的广州总部,地址是奥园广场。

扛不住高额罚款上百商家再次围堵某电商平台广州总部

  (7月29日,上百商家围堵某电商平台的广州奥园总部)

  据悉,随着跨境电商的内卷加剧,让平台和商家之间的矛盾越来越严重。该平台在7月23日上线了一个新规,大意是:为了保证平台商品质量,专门给卖家定制的新罚款机制。这条新规成了点燃商家的导火索。平台站队用户的行为,使得商家成为平台内卷的牺牲品。但是,这家电商平台的规则不是很透明,商家无法规避风险。

  其实这个事,上周卢松松就已经说过,上次有差不多了2-3百人在维权,而这次香港卫视发新闻了,听说高达800多人,看来这事情越闹越大了,而且我所在的群里面大家都在说这个事。

  商家们现场反映,统计到的罚款总额高达约1.14亿元,涉及279家商户,另有数据显示,截至当日,售后扣罚及预留金额约为1.38亿元,波及407家商户。

  小道消息:据说上一次2-3百人的维权听说政府介入了,而且全给退了,其他商家听说此事,都要找了,所以这次来了800多人,都想把钱要回来。

  这次去维权,800多商家大都是全托管的,也就是说他们都是工厂直营,把货供给平台,平台拿去卖。而现在平台给你罚款,而且是5倍以上的罚款哦。罚款之外还有个叫售后预留金,他是5倍罚款的2-3倍。

  另外是有些用户买错商品给差评,而该平台的原则是:这是商家的问题,所以平台经常会因为商户卖东西赚了几块钱,而罚款好几万。商家很多时候只知道平台规则,但是不知道某一次罚款违反了什么规则。

  按照这个罚款,一罚都是百万以上了。原来网传的几个亿罚款真不假。上一次2-3百人,8-10个亿的罚款,这一次800人肯定超过几十个亿了?

  由于电商的内卷,大部分电商平台已经完全占在用户这边了,有3个案例大家可以看看:

  (1)有个客户花了6888买的苹果电脑,结果申请了仅退款,平台还通过了。原因是什么呢?售假!电脑这玩意你敢信,还有假货?

  (2)有一个商家说,顾客9.9买了个帽,然后申请仅退款,说他奶奶戴了这个帽子然后就走了。最后商家好像是赔了2万块钱,这个事还上热搜了,

  (3)就有个哥们儿买了双拖鞋,穿了一年来仅退款了,原因是不合脚。你们看一下那个评论区,各种奇葩的理由,爹妈都不信呢。都能仅退款通过。

  现在“仅退款”这个政策,让中国电商行业,甚至中国人的素质都倒退10年,甚至有的直接摊牌了,不装了,说什么我不知道在网上买东西还要给钱。(来源:卢松松博客)



商城资讯 开启/闭合版块帖文详细列表
  • 商城动态
  • 商界报道
  • 商务资讯
  • 商业新闻
  • 访谈对话
  • 商务评论
  • 商贸参考
  • 商城研究
  • 商海故事
  • 生意经典
  • 商道谋略
  • 商战风云
  • 交易保障 开启/闭合版块帖文详细列表
  • 消费提醒
  • 购物指南
  • 消费点评
  • 声明说明
  • 曝光警示
  • 黑白名单
  • 反黑打假
  • 虚假欺诈
  • 市场监管
  • 投诉维权
  • 买卖保障
  • 交易担保
  • 服务市场 开启/闭合版块帖文详细列表
  • 居民服务
  • 医药卫生
  • 餐饮住宿
  • 金融财税
  • 交通运输
  • 教育培训
  • 招工招聘
  • 休闲娱乐
  • 租赁拍卖
  • 顾问咨询
  • 软件信息
  • 任务外包
  • 日用市场 开启/闭合版块帖文详细列表
  • 纺织服装
  • 鞋帽箱包
  • 珠宝配饰
  • 手机数码
  • 家电办公
  • 家居日用
  • 美妆养护
  • 母婴玩具
  • 轻工食品
  • 体育旅游
  • 家装建材
  • 房屋地产
  • 专业市场 开启/闭合版块帖文详细列表
  • 农林牧渔
  • 文艺文创
  • 媒体出版
  • 五金交化
  • 电子电气
  • 机械设备
  • 车辆船舶
  • 能源化工
  • 冶金矿产
  • 安防环保
  • 工程项目
  • 综合市场
  • 广场大集 开启/闭合版块帖文详细列表
  • 网络超市
  • 广场集市
  • 二手市场
  • 非标特异
  • 商机无限
  • 买家求购
  • 发标发包
  • 分类广告
  • 个人求职
  • 导购促销
  • 爱心义卖
  • 临时管制
  • 推广运营 开启/闭合版块帖文详细列表
  • 入业指导
  • 运营推广
  • 管理进阶
  • 商城实务
  • 商家活动
  • 推荐分享
  • 广而告之
  • 公告启事
  • 商务服务
  • 调查问卷
  • 预审公示
  • 优品数库
  • 商城之家 开启/闭合版块帖文详细列表
  • 商品主页
  • 客来商往
  • 客商共治
  • 评比排行
  • 小二客服
  • 店长掌柜
  • 经理高管
  • 商会联盟
  • 商者之家
  • 优商数库
  • 答疑解惑
  • 资料常识
  • 商城版务 开启/闭合版块帖文详细列表
  • 在线发稿
  • 版务规则
  • 开放工单
  • 公告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