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衷于网购的网友几乎没有人不知道拼夕夕的。因为,不管你有多睿智、多精明、多谨慎,也不管你阅历多丰富、见识多广博,在他们层出不穷的各种花式套路下,都会禁不住画饼充饥的诱惑而上他们的贼船,成为他们随时可以收割的韭菜和帮凶,几乎没有人能够幸免。
走在大街上,你随便问一个路人是如何沾上拼夕夕的,他给出的答案如果不是被朋友带笼子沾上的,就一定是误点了拼夕夕铺天盖地的牛皮癣广告,或者是被手机软件里植入了流氓广告而沾上的。
当年,拼夕夕能够在T宝、J东两大电商分庭抗礼的市场夹缝中横空出世,与两大电商三分天下,靠的就是他们抓住了底层老百姓贪小便宜、重价格轻质量和跟风上的心理,走廉价低端路线,利用V信强大的流量基数,以发红包、拼团购为手段野蛮获取流量,贩售廉价劣质产品而占领市场的。
经过几年时间的野蛮发展,拼夕夕曾一度拥有近7亿用户(当然,这个数据来源于拼夕夕官方统计,其中含有多少水分,只有他自己知道),巨大的客户基数,震耳发聩,大有吞并整个电商市场的架势。
不过,夜路走多了,总是会碰到G的。
消费者虽然贪图便宜,但不是傻子,上一回两回当,可能是因为疏忽,屡屡上当,就会回过头去对比一下商品质量的,当人们发现自己一直被拼夕夕当成傻子在糊弄的时候,谁都不会再惯着他了。
拼夕夕的“0.9%=0.9996427%”的套路被上海某律师起诉以后,一时间,各种曝光、质疑、投诉、起诉,层出不穷,拼夕夕玩的那些五花八门的套路全都给拆穿了。自此,在老百姓心里,拼夕夕被贴上了“假冒、伪劣、残次、烂”的标签。甚至有些良心艺人,还将拼夕夕“砍一刀”的套路编成段子,搬上了春晚舞台。
此后,拼夕夕似乎有了一些收敛,虽然一直还在卖假冒、伪劣、残次、烂商品,但套路广告还是少了很多,网民们终于松了一口气——上网、刷手机,无需再如防贼一样地防拼夕夕了广告了。
但狗永远都改不了吃S的习惯。可能是下坡路走得太快了,断崖式的业绩下跌使拼夕夕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所以,收敛了一段时间以后,拼夕夕又拿起套路,卷土重来了。
不得不说,拼夕夕在广告上面还是舍得花心思的。
最近一段时间,大多数媒体平台首页,都是拼夕夕的广告,而且广告套路也有了翻新,烂大街的“砍一刀”已经很少见了,取而代之的是9.9元抢手机、抢相机、抢电动车、抢汽车,1元抢纸巾、抢日用品等“微套路”广告。广告手法也由过去那种“灌输式”改良成了现在的“诱惑式”,欺骗性变得更隐秘。比如,某些主播以在视频、直播中讲故事的形式,一出场就对拼夕夕破口大骂或者扬言揭露拼夕夕黑幕,诱骗观众去看,进去看过之后才会发现是在给拼夕夕打9.9元抢某品牌手机的广告。
9.9元抢某品牌手机的套路设计得非常高明,而且极具诱惑性,一般人碰上了几乎没有不会上当的。
首先,9.9元抢某品牌手机不是“砍一刀”,不需要你去找一百人一千人来砍永远都除不尽的0.01元;其次,某品牌是国货之光,拥有广泛的用户群体,信用度很高;第三,拼夕夕广告说的是9.9元抢手机,进去之后,即便你发现9.9元只是买一个抢手机的机会,你也不能说他骗你。
前不久,笔者因为无意中点了9.9元抢品牌手机的广告,被诱惑安装了拼夕夕APP,点进去之后,某品牌手机毛都没见到。因为相信有良知的商家都会知错就改,以为拼夕夕不会在卖假货的路上一条道走到黑,所以,浏览了他们的商品橱窗,并下单买了两包牛肉干。到货后,打开一看,才知道拼夕夕货架上的牛肉干原来是“牛肉风味”的不知道什么肉干,黑得发绿了的肉干,还散发出一股闻一下就会引发呕吐的臭味。
起初以为是商家发错了货,于是联系商家,可问了半天,商家才勉强告诉笔者说,牛肉干不是牛肉做的,而是用“牛肉风味”的鸡肉或者鸭肉做的!我的个乖乖,商家自己都不知道是什么肉!这拼夕夕真是损到家了。
联系拼夕夕维权,客服到是很和气,一直在说对不起,但就是不解决问题,后来见笔者发飙说要向食药监局和消协举报他们挂羊头卖狗肉时,她才说问题已经帮笔者向上级反映了,会有专员联系笔者处理的。并表示,看在我是拼夕夕高端客户的份上,可以帮笔者去争取一下赔偿。
不得不佩服拼夕夕客服的话术,明明是他们卖假货,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触犯了食品安全法和广告法,她们却能将处理赔偿的事说成“去帮笔者争取一下赔偿”。笔者才下载了APP,不过是下了两三单而已,但在拼夕夕客服嘴里,笔者就成了拼夕夕的“高端客户”!不知道这是在夸我还是在骂我。
后来,拼夕夕安排所谓的专员打电话与笔者协商了好几次,但因出发点不同,双方没有达成一致。没想到,专员竟然在没有征得笔者同意的情况下,给笔者的账户里支付了50元,说是给笔者的赔偿。拼夕夕专员的这个行为将笔者气得不行,遂决定将假牛肉干送检,然后起诉拼夕夕。本以为拼夕夕对假货起诉会有所顾忌的,岂料拼夕夕专员理直气壮地说,他们的处理方案就是最终处理方案,如果不服,任凭我去起诉!
笔者脾气也很犟,还真的就找了律师准备起诉拼夕夕,但律师却建议笔者算了。律师教导说,拼夕夕的厚黑早就玩到登峰造极的段位了,跟拼夕夕打官司,除了浪费时间和精力之外,不会有任何结果,况且,金额又不大,犯不着费这个神。
令笔者不解的是,食品安全的监管向来都是很严的,而且国家法律对食品安全问题是零容忍的,拼夕夕何以有恃无恐?
律师建议笔者去摆渡一下上拼夕夕、假货两个词,看看就知道了。
不搜不知道,一搜吓一跳,笔者摆渡了一下,结果满屏都是拼夕夕的假货官司,而且没有几个消费者赢了官司的。
前几天看到一个消费者状告拼夕夕卖假酒的案子,这个案子虽然消费者胜诉了,但拼夕夕的那些辩护理由,看过的人都会被气得吐血!
案子是这样的。
重庆巴南,一女子在拼夕夕上花5450元买了150瓶“国酱1949茅台镇酒”,发现是假酒之后,一纸诉状将拼夕夕告上法庭。
法庭调查发现,女子提出的诉讼,事实清楚,证据详实,理由充分。其诉讼请求得到了法庭的支持。
但即便是在这种铁证如山的情况下,拼夕夕都还能找出一番歪理来与法庭纠缠。
拼夕夕针对《食品安全法》第148条的三个关键词“明知”、“消费者”、“瑕疵”进行了辩解。
拼夕夕认为:自己并没有售卖“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的食品,因为他们也不知道假酒是三无产品,因为同行都在卖,所以他们也挂上链接在网上售卖!而买家并非“消费者”,理由是正常的消费者不会一次买150瓶酒的,所以原告是“职业打假人”,是为了获得赔偿才买的,不属于法定消费者,无权以“消费者”身份要求赔偿。
对于“食品包装上没有标识”的问题,拼夕夕说,他们所售卖的白酒并没有对购买者造成健康危害,这属于“不影响食品安全的瑕疵”,属于《食品安全法》的除外情况,不适用10倍赔偿!
好在,重庆法庭没有惯着拼夕夕,判决拼夕夕全额退还货款,10倍赔偿购买者5.45万元!
看完这个案例,不知道还有没有人敢在拼夕夕上购物。(宝庆山人有话)
手机摇一摇,自动推荐下一篇帖子
为您提供签名参考示例,引导用户事业迈向成功。长度限60字符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