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开辟购物新通道,扫码购物前景光明消费者习惯仍待培育
“扫码生活”成为今年阿里引爆女生节购物狂欢的一个大招。3月8日当天,阿里自掏腰包超2亿元补贴淘宝用户。消费者扫一扫条形码,就能半折购物。虽然扫码购物掀起了一股热潮,但消费者亦有不少疑问,如怎么用、什么限制、可选商品好少、没有条形码可扫等等。扫码购物渐成趋势,一旦用户消费习惯形成,势必迎来广阔市场。
淘宝扫码购物挑战线下商超
扫码购物正成为一种常态。对部分消费者而言,扫码并不新鲜,2012年扫码比价软件就蹿红网络。如今,扫码购物日益常见,并被愈来愈多的商家推广。未来,扫码购物更有望成为第三类消费场景。
比价软件时期,扫码比价冲击的主要是家电等大件商品,像饮料等商品,使用规模不大。京东曾对外透露:“引入扫码比价4个月里,京东的手机下单日交易额突破200万元,不少顾客是在家电卖场扫码后转投过来的。”
去年4月,阿里提出“码上淘”的概念,消费者可以通过二维码进行查询、购买、支付。虽然最后未能掀起大浪潮,但还是给消费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现在阿里由扫二维码改成扫条形码,进展不错。据阿里巴巴提供的数据,扫码人数第一个大增长发生在去年9月到12月之间。随着天气变冷,购物增加,手机淘宝的使用人数增加带动了更多人扫码;第二个增长点在今年1、2月份,扫码人数增长了2.6倍。年货中热销的酒、保健食品等类目的扫码量更是翻了至少3倍。
女生节,阿里借快消品扫码购物挑战线下商超。当天淘宝联合食品、个人洗护等品牌商,每个用户最高100元的补贴。活动开始后10分钟内,38万用户涌入。以“一分钟扫走一间大型超市一天销量”的速度,完成了抢购。
码上超市“配套设施”跟进,推动扫码生活走向成熟。阿里已经完成亿级条码商品库的搭建,并将陆续接入手机摄像头等硬件厂商的各类场景应用。未来,在网上购物和线下超市之外,扫码购物会成为全新的第三类消费场景。
扫码购物前景光明
“码”后面蕴藏的是一座巨大的超市。在不同场景下,“扫码”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对行业来说,也是意义重大。
只要扫一扫,就能轻松购物,节约时间和成本。此次,阿里“38扫码生活”表现惊艳。在30分钟内,54万人扫走30万卷纸巾、4万瓶洗衣液、30万箱牛奶和3万桶食用油。同时,“扫码”是一个巨大的流量入口,可以吸引线下商家触网跨界融合。
扫码增强商家与消费者的互动。高露洁30分钟卖掉线下一间大型超市促销1个月的量;金龙鱼调和油的1小时销量相当于一间大型超市一天销量125倍;250ml装的伊利金典纯牛奶的2小时销量达到一间大型超市一天销量的近20倍。
扫码完善产品信息服务。扫码不仅能比价,同类推荐,还有商品外延的更多信息,对商品有效溯源。现在恒大冰泉与阿里巴巴合作,瓶盖内部印上条形码,扫一扫可以查看这瓶水批次、生产过程、成分等,防止造假。
扫码助推“互联网++”形式下跨界融合。2015年,“互联网+”写入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被纳入顶层设计。阿里拥抱海尔推智能冰箱喜闻乐见,通过冰箱上的摄像头扫描食品条形码,而后冰箱上的显示屏会提供保质期提醒等服务信息,还能直接网购补货。
扫码倒逼传统商超转型升级。在日本,传统线下商超受到了亚马逊等电商冲击,线下超市逐渐沦为一种购物体验店。他们的应对是主动拥抱互联网,将线下和线上的流量整合打通。
消费者习惯仍待培育
虽然扫码经济潜力巨大,但就目前而言,消费者的习惯仍是掣肘其发展的主要因素,而影响消费者习惯的形成是多方面的。
扫码不是新事物,但玩法普及还是首要问题。“淘宝”微博评论里不少人有同一个问题,怎么玩,有限制吗?烧钱培养用户消费习惯屡见不鲜。多大的力度普及“扫码”玩法成为电商考虑的问题。
扫码环境单一,无码可扫。看似每个商品都有条形码,可是真要扫却不好找。不少人在这周日休息时间却跑到超市开始寻码之旅。条形码的获取还不便捷,是需要用户培养收藏条形码的习惯吗?只是这样的习惯养成难度不小。扫码应用场景扩展至家庭、办公室仍需时间。
扫码开放的商品太少,没有兴趣。当消费者拿起包装袋扫码却无信息显示,目录里的活动商品又不需要,一下子就兴致乏乏了。
逛码上超市也不轻松。网友整理了活动商品条形码,可是当刷到十条之后,继续扫下去就成挑战了。扫不复杂,可挑与买就变麻烦了。特别是优惠需要抢购才能落实,更心塞了。
码上淘不能马上到,令扫码欲望不高。码上淘要变成马上到,需要快速配送支撑,而最优方案便是与线下商超展开合作。
扫码生活背后的监管缺位也令消费者犹豫。央视曾经曝光“我查查”虚构价格,那么扫码显示的商品信息谁来保障真实可信?谁来保证伪品、次品、积压库存不会成为扫码主角?两会期间,不少声音支持向互联网领域立法,但仍未落实。当然,曾被央行叫停的扫码支付有望重启对扫码生活是个好消息。
目前来看,扫码购物仍需靠烧钱开道,培养消费习惯,但随着图片精确识别,智能搜索的完善,“拍一拍”会比“扫一扫”更方便,贴近需求和吸引人。显然,提高消费体验才是培养消费习惯的基础,扫码购物扩张的良方。
手机摇一摇,自动推荐下一篇帖子
个性签名可以是实名全名或用户名的补充、解释、提示等,最长32汉字。